1月18日上午,禁毒英雄甘科伟的追悼会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。 图片来源:南宁新闻网 记者黄登 2017年1月18日,一座城市送别了一位英雄。他叫甘科伟,广西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,他是千千万万缉毒民警中的一员。 学“行话”当卧底,飞车抓捕毒贩……许多人都以为电影里禁毒警察面临的凶险场面不过是艺术的夸张,可甘科伟却大多真实地经历过。他多次深入毒窝当卧底,抓捕中常被同事摁倒反铐;他飞车抓捕毒贩,负伤挂彩是家常便饭。狡猾的毒贩把毒品倒进厕所企图销毁证据,他不顾脏臭,把堵在厕盆、下水道的毒品一一清理出来取证…… 甘科伟检查物证。(警方供图) 甘科伟:“我这辈子就是为当警察而生的。” 家人:“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家人,却是一个尽职的警察。” 同事:“我们都说他能掐会算,总是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发现蛛丝马迹。” 就在这一句句深情的描述中,甘科伟模糊的形象渐渐在我们的心中清晰、鲜活起来。 2016年12月29日当天,甘科伟几次捂头呻吟,同事见他头痛难忍便劝他休息,然而,案件侦破已到关键时刻,甘科伟怎么也不肯放松,只是摇摇头说不要紧,继续咬牙坚持。就在当晚,他与同事一起成功研判出藏匿在南宁的贩毒团伙踪迹。 12月30日中午,甘科伟与同事马不停蹄地赶回南宁。当天晚23时,甘科伟又带着这次出差收集和研判出的最新数据和线索,继续开展案件收网的相关工作。可是,没多久,身体发出了最严重的抗议:这一次,他头部剧痛并不断恶化,伴随呕吐后昏迷不醒,家人和同事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抢救。 大家盼望的奇迹没有出现,2017年1月15日,噩耗传来。就在南宁市宣布破获当地制毒第一大案后的第4天,甘科伟献出了宝贵生命。 甘科伟留下一本永远写不完的笔记。图片来源:南宁新闻网 记者黄登 2017年1月17日中午,在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间办公室的桌面上,放着一本办案笔记本,一支没有合上笔套的圆珠笔。台牌显示,这里就是甘科伟生前使用的办公桌。甘科伟的父亲站在走廊上隔着窗口,朝办公室里张望,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儿子的办公室:“整理遗物时,我发现他得过好多荣誉,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。” 甘科伟所获得的荣誉证书。图片来源:南宁市公安局 甘科伟是一名优秀的禁毒警察,然而在父亲的眼里,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。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父亲一年到头最多能跟儿子见两三次面,平时都是电话联系。每次电话,甘科伟总说忙。但只要他平安,家里人也就放心了。回想起最近一次见到儿子的情形,老人家悲痛万分,老泪纵横。去年的中秋节,甘科伟提着月饼,赶回老家和父母吃了顿团圆饭。“也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,电话一来,他说有工作,就又返回南宁了。”老人怎么也想不到,这竟成了与儿子的最后一次相聚。“儿子,你怎么也该跟我们说句话再走吧?”老人2016年12月31日才知道甘科伟重病的消息,年迈的他和老伴匆匆赶到南宁,十几天的守候没能换来儿子的苏醒。 一张甘科伟工作时的背影照竟成了他留给大家最后的照片。图片来源:南宁市公安局 洗漱包、胃药、跌打药酒,甘科伟每一次出差,除了办公电脑、换洗衣物,妻子小黄都要帮他备好这三样物品。 2014年5月14日,高速公路云表服务区。一辆白色轿车缓缓驶入,即将停车入位。白色轿车后,已经驾车尾随多时的甘科伟见时机成熟,一把拉开车门,猛地冲上去,一手拉住白色轿车的方向盘,一手拽住嫌疑人黄某的手。 甘科伟生前的座位。图片来源:南宁新闻网记者 黄登
一朵白花、两行清泪、三次鞠躬……2017年1月18日,禁毒英雄甘科伟的追悼会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。殡仪馆里,花圈层叠,黑纱白幛,哀乐低回,抽泣声此起彼伏。亲人、同事、战友、领导及各界群众2000多人纷纷赶来,送行队伍排到了殡仪馆外,眷恋与不舍在寒风中弥漫。 (图文来源:广西文明办 作者:南宁文明网 王媛) 编辑点评 有多少惋惜是在失去时才能体会,有多少忠诚是在沉默后才能证明。甘科伟面对无数次生死考验,用忠诚捍卫誓言,用生命和热血塑造了公安干警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。他把“当警察”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,拼尽了全力。英雄不死,只是悄然隐去,甘科伟永远驻留在我们的心中……送别忠魂,一路走好! (责任编辑:孙茜) 【本网点评】 ·甘科伟:用生命筑起禁毒长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