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,能使一个人可以克服自家的诸多困难,22年保持初心和激情,为社区千万家的事始终奋斗在一线岗位上?。 张建川。图片来源:河西文明网 1.从警之初,他踏实肯干、扎根社区
1994年,,当上了片儿警,负责元兴新里社区的工作。这是一片早期的回迁房,住着2000余户居民。刚开始,一到“下片儿”时间,张建川就搬两个凳子,叫上老居委会主任,坐在人流较大的自行车棚子里。只要有居民路过,老主任就给他介绍,他对着户籍簿一边比照一边听老主任讲情况。就这样,张建川很快熟悉了社区和居民的基本情况。而他的工作态度和真诚也赢得了街坊四邻的认可。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、人员流动频繁,渐渐地,“下片儿”走访熟悉情况的工作方法显得“落伍”了。很快,爱动脑子的张建川想出了一个新办法。他通过“以房管人,绘制房型图,标注现有人口”的方式,对2000余户居民的情况进行了登记。凭借着过硬的业务,1996年,张建川以一个新民警的身份闯入全市户籍民警大比武的“十强”,。 张建川查看辖区地图。图片来源:河西文明网 2000年,张建川回到派出所担任内勤。怎样才算干好派出所案件内勤?张建川又琢磨上了。他对案件汇总剖析,做好后台支持,撰写了多篇指导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调研文章,对预防盗窃提出了许多好建议。桃园派出所负责人说:“责任心强是建川最真实的写照,交托给他的工作,他向来是200%完成。”2007年,张建川成为河西分局第一批法制员,他通过让办案民警去旁听庭审,查找案件中的不严谨,通过庭审这一“特殊培训”,使得案卷质量明显提高。作为一名案件内勤,张建川所做的远远超出其职责范围。 张建川深入基层检查摄像头情况。图片来源:河西文明网 2016年2月初,南楼附近发生了一起盗割通讯线缆案件,张建川接手了侦破工作。案发现场的监控视频清晰记录了两名嫌疑人的作案经过,从作战室里看录像,到沿途各区分局协调调取相关视频资料,寻找可能拍摄到嫌疑人行踪的单位监控、小区监控、私家车的行车记录仪,紧盯两名嫌疑人驾驶的厢式货车,他一路“追”出了河西区。一连加班3天,张建川终于追查到了其中一名嫌疑人。然而,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他就接到了新任务。
2.身在病床心系岗位
连续处理完几个案件后,张建川的身体终于熬不住了,那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,他却总是冒汗,起初还以为是一连忙了半个月没有好好吃饭犯了胃病,就随便找了胃药服上,想着等忙过这一阵,一定要按时吃饭。谁料,发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,每次都折磨得他脸色发白,不停地出汗。同事们劝说,他没当回事,总觉得忍忍就会过去。直到有一次被所领导察觉到“不对劲儿”,他才被“勒令”去医院检查,结果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:张建川心脏两条主血管大面积堵塞,一条堵塞了75%,另一条堵塞了99%,必须立即手术!在同事和家人的“监督”下,张建川只好住进医院,可他心里还惦记着住院前手头的两起案子。 张建川查看监控视频。图片来源:河西文明网 确认了嫌疑人的身份,警方的抓捕工作异常顺利。办案民警查询分局相关资料,核实此人盗窃电动自行车作案41起。“就一辆电动自行车,你至于这么拼命吗?”嫌疑人王某落网后,见到了曾经的社区民警张建川,实在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才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就跑来办案抓人。张建川没有回答,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,这都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。
3.无悔工作有愧家人
22年来,曾在三个岗位工作过的张建川,无论在哪儿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。然而,工作中从容自信的张建川内心深处有一份深深的愧疚。 2016年8月23日,张建川(左)和妻子在家中展示女儿的奖状。图片来源: 记者 连漪 摄 这些年来,张建川岳父重病、妻子患癌、自己又被诊断为糖尿病,而如今,妻子下岗,女儿上学,换房子对他来说是不小的负担。作为一名警嫂,妻子对于张建川为了工作顾不上家里早有自觉,但有时也免不了埋怨:“我刚生病那段时间,他确实陪我去过几次医院,但都是在节假日。后来复查的频率高了,有时候必须工作日去,他就让我早起床,赶在他上班前陪我去把治疗做完。”其实,妻子还是很心疼张建川的,“一个人精力有限,建川要扛着这个家,又有热爱的工作,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给他添麻烦。” (稿件文字来源:天津市文明办、河西文明网) 编辑点评
平凡的人民警察守着平凡的工作岗位,但凭着满腔的热情、顽强的信念,这个五尺男儿一往无前、精益求精,愣是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。向无私奉献、爱岗敬业的张建川学习、为他点赞。 (责任编辑:陶恒) 【本网点评】 |